冷模锻、冷挤压、冷镦等塑性加工的统称。冷锻是对物料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成型加工,是在回复温度以下进行的锻造。生产中习惯把不加热毛坯进行的锻造称为冷锻。冷锻材料大都是室温下变形抗力较小、塑性较好的铝及部分合金、铜及部分合金、低碳钢、中碳钢、低合金结构钢。冷锻件表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能代替一些切削加工。冷锻能使金属强化,提高零件的强度。
近代冷锻技术是从18世纪末开始的。自从法国革命时代法国人把铅从小孔中挤压出制成枪弹以来挤压成为一个新名词一种新工艺。
1830年法国开始了用机械压力机反挤压出铅管和锡管。
1886年法国世面上出现了注射成形的中空有底的子弹壳。以上均属于热锻、热压成形但却为冷锻的基础。
1900年美国L.E.Hooker取得了铅、锌、铝和黄铜等有色金属材料空心件正挤压方法的专利并制造了黄铜的西服扣。第一次世界大战争期间美国用正挤压方法制造了黄铜弹壳德国开发了钢弹壳。
1935年德国人采用了前一年发展的磷化处理方法和新润滑剂,用挤压的方法制造出了钢质子弹成为二战时期的军事秘密。
1940年钢制壳、简体零件的冷挤压出现,中国等国家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从国外生产也开始引进,首先应用于自行车零件的冷锻。随后冷锻进入到摩托车、纺织机械的生产行业。到60年代进入到汽车工业、电器工业等领域。80年代以来日本冷锻技术在高精密、复杂形状零件加工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用于一些复合材料,设备制造和汽车部件方面。
2002年,中国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均采用此设备进行灯具、汽车管件、发电机盖的锻造,随着工艺的扩散,被广大制造业流通。